|
|
|
||
我國棉紡織業正面臨大規模洗牌 |
發布時間:2020-04-07 點擊次數:1723 |
受多種因素沖擊,目前我國棉紡織產業基地產能大幅縮減,棉紡織企業利潤降低,行業進入大規模洗牌期。 記者調研發現,當下我國棉紡織企業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從增加快速反應機制、升級技術裝備、提高機電一體化水平等三個層面進行戰略轉型。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公布的信息,2007年棉紡行業出口增幅約為15%,比上年低1 0個百分點。 據該協會分析,去年紡織產品出口存在四大不利因素:人民幣繼續升值進一步減弱我國紡織產品出口的價格優勢;下調出口退稅率帶來的影響在2007年有所顯現;歐美設限和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穩定貿易環境,客觀上給競爭對手提供了機遇;產業仍面臨國內棉花短缺、化纖原料長期依賴進口、印染用水量過大、能源供應不平衡以及勞動力供應不足等因素的約束。據江蘇省紡織工業集團總工程師林厚馀介紹,當前包括棉紡織在內的紡織行業已進入大規模洗牌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業布局正在進行大規模調整。突出表現在東部紡織產業整體向中西部搬遷,上海紡織企業的加工環節幾乎已全部遷出,東部一些老紡織企業開始大規模搬遷進工業園區。二是行業內出現兩極分化的跡象。據統計,2005年至今,江蘇省紡織企業在虧損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利潤總量也在增加。這表明經營得好的企業利潤進一步提高,而經營得差的企業虧損在加劇。部分企業虧損加劇的主要原因是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導致惡性競爭,利潤不斷降低。 我國紡織產能隱性過剩主要表現在低端環節的低水平擴張上,而在高端環節,阻礙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因素是技術裝備落后和自主品牌不足。除了資源、匯率、稅率等因素的變動外,發達國家和周邊國家棉紡織業的迅速崛起也對我國企業構成了一定威脅。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和原料成本都比中國低一些,因此產品更具價格競爭力。目前,我國除部分引進設備的三資企業棉紗質量優于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外,大部分國產棉紗質量不如印度、巴基斯坦,這些國家的棉紗等紡織品在我國市場的銷售增勢十分強勁。針對上述情況,有關紡織專家提出企業應在以下三個層面進行戰略轉型。 首先,企業要強化管理,增加快速反應機制,走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高品質的路線。 無錫一棉廠人力資源部主任達平告訴記者,在外部環境對棉紡織業越來越不利的情況下,再走以往那種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路子已經沒有出路了。進入上世紀90年代,國際紡紗技術在單機自動化基礎上,向連續化生產方向發展,歐洲全自動紡紗車間的萬錠用工僅為6人,而國內大多數棉紡織企業的萬錠用工都在200人左右。目前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零售、服裝、紡織工廠之間普遍已建立起快速反應體系。紡織廠在接到服裝廠訂貨指令后,12小時就能提供所需面料,而我國一般企業需要12天以上。無錫一棉廠近年加強研發投入,堅持走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高品質的路線,盡最大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實際利潤率2007年還有所提高。由于薄利多銷的模式無法維持,今后無錫一棉將不再擴大產能,而是重點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組織生產。 其次,企業新上項目以技術裝備升級為重點,實現跨越式發展。 江蘇省經貿委產業二處處長白國華介紹,裝備水平是紡織行業競爭力的基礎條件,因此棉紡織企業應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使用先進的棉紡織工藝技術中,支持推進使用新型、高效棉紡織工藝設備、自動落紗細紗長車、緊密紡紗技術和粗、細絡聯合機。如新疆新塞股份公司,新上的緊密紡精梳5萬錠生產項目,引進的是最現代的生產設備、最先進的加工設備以及最先進的檢驗設備,直接切入高檔棉紡市場,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第三,要逐步提高機電一體化水平。 據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介紹,由于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國際棉紡織技術向優質、高產、自動化、連續化方向迅速發展。企業要通過持續不斷推進技術進步,逐步提高棉紡織機械機電一體化水平,實現工藝參數的在線監測,以自動化、連續化和智能化替代棉紡織技術傳統技術裝備,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 |
|
|||||||||||||||||||||
版權所有:保定藝涵紡織品制造有限公司 ICP備案號:冀ICP備15022301號-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