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幣升值加速 出口紡織企業前景堪憂 |
發布時間:2020-04-10 點擊次數:1733 |
繼前日破7.04、7.03后,3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上漲了122點,在7.0130,再創匯改新高,并進一步逼近7.00的重要整數價位。一時間,“破七”的說法開始在坊間流傳,而此時距2006年5月“破八”不足兩年。人民幣升值的話題再次成為焦點。人民幣加速升值究竟會對棉花市場利多?還是利空? 今年人民幣預計升值10%—12% 早在2007年末,眾多投資機構就預計2008年人民幣匯率將升值8%—10%,而2008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升值幅度分別為1.66%,1.12%,鑒于2008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升值表現,相關機構已經調整了2008年人民幣年度升值預期,上調至10%—12%。若按照12%測算,到2008年底,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將在6.5220左右。 2008年3月份,人民幣單月升值幅度已達到1.31%,截至3月27日,人民幣自匯改以來的累計升值幅度已達15.64%,2008年前三個月累計升值幅度已達到4.15%,大大超過去年同期的漲幅。 加速升值的兩面性 筆者分析認為,人民幣加速升值從兩方面對棉花市場產生影響: 一、根據外棉進口折港口提貨價計算方法,人民幣升值客觀上降低了外棉進口成本。 進口棉價越高,因匯率升值所降低的進口成本也相應越多。使用6.5的匯率要比使用7.3匯率降低進口成本1000—2000元/噸左右。進口棉在74美分/磅(CIF價格)在匯率為7.3時,折港口提貨價為14227元/噸,而在匯率為6.5時,折港口提貨價僅為13214元/噸,進口棉成本降低了1014元/噸;進口棉價格在80美分/磅和100美分/磅時,進口棉成本分別降低了1594元/噸、1993元/噸。從外棉進口成本看,人民幣加速升值降低了進口成本。 由于進口外棉需要折算成港口提貨價,在外棉價格大幅上漲時候,匯率對棉價產生緩沖作用,人民幣升值客觀上對國際棉價波動有“降壓、穩壓”作用。 但同時需要注意到,由于2008年滑準稅新政中加入“從量征稅”概念,在匯率發生變動時,從量征稅的臨界點也發生移動,根據中國第一紡織網測算,當匯率為6.5時,從量征稅的臨界點將由年初的70.15美分/磅上升至79.53美分/磅。若國際棉價出現大幅上漲,中高等級棉對比中低等級棉在進口征稅方面仍有政策傾斜。 二、人民幣加速升值,導致下游紡織企業生存環境惡化,影響棉花消費。 由于人民幣加速升值,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對升值幅度難把握,可能導致訂單流失或換匯成本增加,效益不斷下滑問題。另外,升值也導致出口型企業損失增加、利潤被“吞噬”等問題。 人民幣年升值幅度較小時,紡織出口企業可通過提高產品價格抵消一部分升值帶來的損失,企業效益雖有下滑,但仍能在微利狀態下勉強生存。根據第一紡織網的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2007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分別為3.35%和6.90%,服裝出口價格分別提升了10.57%、10.16%,紡織品出口價格分別微漲了1.50%和1.80%。由于議價能力不同,服裝出口企業生存情況明顯好于紡織品出口企業。 而當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幅度加大時,出口企業雖也可通過提價抵消損失,但對升值幅度很難把握,議價空間也有限,部分企業就很難繼續保持微利生存狀態。根據中國第一紡織網的測算,出口企業對紡織品服裝的年綜合提價幅度約在7.18%左右,其中服裝出口提價幅度在10%左右,紡織品年提價幅度在2%左右。一旦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紡織品服裝綜合提價幅度的臨界點,由于不能完全消化升值帶來的成本壓力將日漸沉重,大批出口導向型企業倒閉或者被迫轉行便成為必然的結果。 由于出口受阻導致的大量紡織產品無法消化、出口轉內銷等問題,必將加重國內紡織品的結構型過剩問題,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紡織品價格難以提升,庫存難以消化,將嚴重影響棉花的消費。根據抽樣調查,2008年2月份國內紗線、坯布庫存分別為23天和33天,達到近三年來最高點。國內棉花市場在周邊產品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仍“巋然不動”,重要原因正是缺乏需求的“東風”。 |
|
|||||||||||||||||||||
版權所有:保定藝涵紡織品制造有限公司 ICP備案號:冀ICP備15022301號-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