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企業平均規模較小,在出口形勢不利和國內調控政策的雙重壓力下,中小服裝企業淘汰出局,是否能緩解中低檔服裝供大于求的局面,促進紡織品服裝產業行業升級 情況略好于全國 “10家公司9家難”,這是紡織品進出口貿易協會一位高層近日在公開場合談到紡織品行業時的說法。這個說法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紡織品行業的困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102.88億美元,同比減少11.07%。1至2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實現8.19%的增長率,比2007年同期下跌30.9%。 相對于全國的情況,長三角的情況似乎略好一些。今年前兩個月,江蘇省紡織服裝出口總體延續去年以來穩中趨緩的走勢,累計出口42億美元,同比增長11.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浙江方面,情況也沒有想象中的糟糕。根據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2008年1至2月,杭州紡織品出口情況還算穩定。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60727萬美元,同比增長14.18%;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48923萬美元,同比增長25.01%。所有數據都超過全國平均值。 除了統計數據外,長三角企業真正的感受如何?記者從浪莎集團董秘馬中明處了解到,企業的內衣部門確實感受到了一定影響。一方面,內衣出口受制于人民幣升值,利潤區間被壓縮;另一方面,內衣行業的基礎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漲。 從馬中明的話中不難看出,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對長三角的紡織企業構成不小的壓力。根據記者了解的情況,由于其部分輸美訂單是按6.7至6.8的匯率簽的,一旦匯率繼續上升,每1億元人民幣的出口額中就至少要蒸發600萬元左右的利差。除了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價格上漲,長三角的紡織企業同時還必須面對包括稅收、人力成本在內的其他壓力。 |